社交,其实热闹的背后,是无聊
抖音聚焦内容,消解无聊时光;快手则建立链接,共度孤独人生——这是极度强化内容消费性的必然结果。
每个甜腻的小姐姐都长的差不多。
抖音的粉丝关系甚至弱于微博,毕竟微博起于关系流,还有转发功能。相比之下,快手的粉丝关系强的多,也密集的多。
更强的粉丝关系,让快手达人通过直播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收入,抖音的直播却没做起来。
一段时间内,抖音还不会威胁到微博:抖音的承载性太弱,追爱豆这种场景,抖音承担不来。要知道微博的日活,跟娱乐圈出不出事儿,有一定关系。
不过抖音确实影响了微博——除了追星八卦,微博的另一个典型场景:无聊的时候刷一刷,被抖音拿掉了一些用户时长。
社交的本质是时间,换句话说是你我之间付出的时间,也就是互动。
什么叫互动?
看了不算互动,关注也不是,我留言你回复算是互动——互动必须有来有往才行。
对短视频这种类型的平台来说,怎么完成互动呢?
就是通过内容来连接。
快手的同城模块,占用户时长的比例很大。这说明相当比例的用户,是为了社交来的;它们甚至还做了同城漫游功能,可以定位到任何城市,看周围人的生活。
说个有趣的小细节:
快手的视频上划看评论区的时候,视频是停止播放的。而抖音的评论区点开,视频还在继续播放,可以讨论下抖音是为什么这么设计。
由此也引申出了抖音的评论功能重要性:
前段时间抖音评论区被关闭,许多人瞬间就没了刷抖音的动力——“没有评论区的抖音是没有灵魂的”。两个月前开始出现抖音“中毒”的症状,下班回家常常一刷就是一两个小时。评论区瘫痪期间,观看视频的兴致都没有了,直到前几天评论区完全恢复,才重新开始刷抖音。
这或许能说明,抖音的社区属性逐渐成为吸引用户的主导因素,短视频本身的重要性反倒降低了。
评论区的互动性,是构成抖音社交属性的关键;这对于短视频作者,尤其是机构类的红人很重要。像野食小哥、办公室小野这些MCN机构中的大号,会在评论区与其他账号互动,达到引流的效果。